2025年8月,一则来自日本共同社的消息搅动了中日舆论场,该媒体披露,2024年7月闯入中国领海的“凉月号”曾遭中国军舰两次炮击。
这一迟来的“爆料”距离事件发生已过去一年多,彼时日方以“技术性故障”为由轻描淡写,如今却突然翻出细节,大有逼中方道歉之势。
为何日方选择此时炒作?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博弈?随着更多线索浮出水面,一场围绕主权与舆论的较量逐渐清晰。
凉月号驱逐舰
日媒突然翻旧账,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
2025年8月10日,日本共同社抛出“猛料”,中国军舰曾在“凉月号”闯入领海时两次开炮警告。
消息一出,部分日本网民立刻高呼“中方应道歉”,但日本政府却异常沉默,这种舆论与官方的割裂,不禁让人怀疑其背后动机。
彼时,石破茂政府正与美国就贸易协议讨价还价,而美国一直试图拉拢日本在台海问题上选边站。
就在共同社爆料前一周,五角大楼还公开施压,要求日本明确“台海有事时的军事角色”。
石破茂
在此敏感节点,炒作一年前的旧闻,难免让人联想到是为了给石破茂政府制造对华强硬的舆论压力。
此外,事件发生时,日方一口咬定是“技术性故障”,并迅速撤换舰长、处分船员,一副“息事宁人”的姿态。
如今却翻出“炮击”细节,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,很难用“偶然”来解释。
显然,这并非简单的新闻披露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操弄。
石破茂
日舰闯领海20分钟,中方是怎么应对的?
要弄清事件真相,得从2024年7月4日的那个早晨说起。
当天,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“凉月号”未向中方提前通报,擅自闯入中国浙江省沿岸12海里领海,在我国领海内持续航行约20分钟。
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了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中关于“领海无害通过应事先通知”的规定,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。
面对这一突发情况,中国海军迅速做出反应,从日方如今披露的细节来看,中方采取了“递进式警告”,第一发炮弹在“凉月号”刚要进入领海时发射,意在警示其停止前进。
见对方未予理会,在其闯入领海后又发射了第二发炮弹,两次炮击均精准控制在“凉月号”周边,未造成人员伤亡,既展现了捍卫主权的决心,又保持了极大克制。
日舰侵入范围
对比国际上的类似案例,中方的应对已属温和,2018年,俄罗斯海军在黑海驱离闯入领海的英国驱逐舰时,直接发射实弹警告,炮弹距离英舰仅数十米。
2021年,美国海军在波斯湾对伊朗船只采取的驱离行动中,甚至动用了激光武器。
可见,在主权受侵犯时采取必要的警告手段,是各国海军的通行做法,中方的反应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。
但事件发生后,日本政府为何选择隐瞒“炮击”细节?一年多后又为何突然炒作?其实,这背后既有国内政治的角力,也有外部势力的影子。
凉月号驱逐舰
日本为何隐瞒又炒作?背后势力不简单
石破茂上台后,一直试图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,明确表示“中国是重要邻居”,不愿在中美之间轻易站队。
这一立场遭到了日本国内强硬派的不满,他们多次指责石破茂“对华软弱”,而美国更是对中日关系缓和耿耿于怀,不断利用美日同盟施压。
在2025年美日贸易谈判中,美国将“强化对华军事威慑”作为协议附加条件,逼迫日本就范。
在此背景下,隐瞒“炮击”细节,是石破茂政府为避免激化矛盾、维持中日关系缓和态势的无奈之举,而如今的炒作,则很可能是国内强硬派与美国势力勾结的结果。
日本新兴右翼党派 参政党
他们希望通过制造舆论,迫使石破茂政府改变对华政策,更紧密地跟随美国的脚步。
另外,从经济层面看,日本的这种摇摆也带来了实际影响,由于担心台海局势紧张,2024年日本企业对台投资骤降27%,不少企业开始撤离台湾。
这一数据背后,是日本商界对政府被外部势力裹挟的担忧,也从侧面反映出炒作“凉月号事件”的短视与危险。
不过,面对日方的炒作,中国官方媒体的反应显得颇为“低调”,并未像日方那样大张旗鼓地渲染细节。
这种“少说多做”的风格,正是中国军队维护主权的一贯做法。
中国海军
在此次事件中,国内媒体仅报道了“成功驱离日舰”的结果,对“炮击警告”的细节并未过多提及。
这并非刻意隐瞒,而是中国处理主权问题的既定逻辑,重点在于有效维护国家主权,而非通过舆论渲染扩大冲突。
类似的情况在仁爱礁、台海等问题上也多次出现,中国军队总是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对挑衅,事后却很少张扬。
近20年来,解放军很少对外国舰船采取实弹警告措施,此次“凉月号事件”中的应对,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“零容忍”的态度。
中国爱好和平,但绝不容许任何国家触碰主权红线,这种“低调”的背后,是绝对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。
中国海军
结语
从事件的发展来看,无论是日本国内的政治角力,还是美国的幕后推动,都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,那就是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。
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,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也在持续增强,所以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,中日两国应秉持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原则,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。
任何试图通过炒作旧闻、制造对立来谋取私利的行为,不仅会损害两国关系,也会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负面影响。
历史早已证明,只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,才能实现共同发展。
信源截图
信源截图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